速生竹柳的三種種植模式
竹柳是一個新生代樹種,具有生長快、抗逆性強、材質優良、可高密度種植等諸多優點,從其誕生時起就一直受到林業專家及科研機構的高度關注,是一種亟待開發的優良超速生新能源樹種,同時也受到想要快速致富人們的追捧。應廣大植樹造林戶要求,現將有關速生竹柳的栽培模式及其效益分析總結如下:
一、育苗出售。速生竹柳的育苗分為育大苗和育小苗兩種,育大苗就是把竹柳插節截成10至12公分的長度(一定要選實木壯苗作插節),株距、行距均為20x40公分,這樣每平方米可以栽16株,一畝地的育苗量就是8000株。這樣育的苗當年可長到4米以上,直徑可達2.至3.5公分。 育小苗就是將細一些的種條,把它截成8至10公分,株距、行距按18公分x25公分栽植,每畝的栽種量就是13000株。這樣的苗子當年可長到3米以上,直徑可達1.5至2公分。
二、紙槳用材或綠化工程苗。該種植模式適合淺灘、荒涂等大面積種植,行距、株距按50x50公分種植,每畝可栽種2666棵。生長3至4年,平均胸徑可達10至12公分,高度可達12至13米,畝產鮮木材重量約達140至150噸。值得說明的是速生竹柳如作為造紙廠的紙槳用材,自然白度可達60度以上,出槳率高達90%以上,遠遠超過傳統的楊樹、柳樹等普通樹種。 綠化工程苗粗度3--10厘米,需求非常大。
眾所周知現在紙槳急缺,造紙廠對鮮木材的收購價大都在350至450元每噸。速生竹柳由于出槳率高于其他樹種1倍以上,收購價和其他樹種相比自然也就高很多,最低收購價每噸鮮料應該在550元每噸,照此計算,栽種一畝地的速生竹柳三年后的產值能達到5萬元以上。并且在每次砍伐后第二年又可長出新苗,而且長勢更猛,三年后又可再伐,二次砍伐后,產量要高于第一次砍伐30%以上,并可連續砍伐4-6次,被業界稱為取之不盡的“綠色銀行”。
三、種成材林。該種栽植模式適宜于行距2米、株距1米栽植,每畝能栽種333棵,前兩年可在林中套種其他農作物,第三年還可以種一季冬麥;第四年、第五年、第六年可在樹下養金蟬或蘑菇等經濟作物。到第六年,每株速生竹柳的胸徑可達到25至30公分,高度可達20米以上,每株的材積可達0.4至0.6立方米,如果把每年修剪下來的枝條進行再育苗,每年收入又可再增加1萬元以上,效益非??捎^。
綜上所述,速生竹柳具有很高的經濟前景,但是由于速生竹柳是近幾年剛剛培育出的新品種,所以目前在我國90%的地區尚屬空白,未來市場需求嚴重不足。這主要是因為速生竹柳的種苗短缺,從而嚴重制約了它在我國的推廣和發展,因此可以肯定在未來5年里速生竹柳的種苗將更為緊俏。
實驗證明速生竹柳不僅對造紙、建材方面有著卓越的貢獻,還是個“吸毒解毒”的治污能手,在一些受工業污染嚴重的地方可嘗試在城區邊緣種植竹柳,將城市產生的污水排放到竹柳樹林中,經竹柳林過濾吸收,從而不僅可以消除大部分氮磷鉀,而且還能分解土壤中的重金屬成分,起到環保作用。目前我國政府對防治污染有著明朗的政策和堅定的信心,速生竹柳必將會有廣闊的市場空間。除此之外,速生竹柳還具有超強的抗鹽堿能力,我國有大量的荒山(年降雨量大的地方)、灘涂、鹽堿地可大量栽植,因此種植竹柳可以達到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。